暑假来了,又到了放飞“熊孩子”的时候。这两年,上海人很喜欢“养老+托幼”的组合,常让小朋友和老年人玩到一起。有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到了暑假就变成半个托儿所,有的儿童夏令营把营址定在养老院,新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如果没有点儿童、亲子元素,简直“不好意思”挂招牌。
左手边是老年人活动区,右手边是儿童乐园
今年夏天,照例是芷江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最有人气的时候。进入三伏天,老年人就要找地方孵空调,但他们通?;辜绺禾孀优樟纤锉驳闹厝巍谐杂型胬爰矣纸淖酆衔戏裰行淖匀怀闪讼ナ奔涞暮玫胤剑谑腔乖谑钇诘目土髁勘绕匠8叱龊眉赋?。
临汾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场面也差不多。这家中心位于小区内部,周遭没有车来车往,老人孩子进出都很安全。老人通常在上午就会带孩子过去,进入机构的门,左手边是老年人活动区,右手边是儿童乐园,老的少的各玩各的。午饭时间,底楼的老年助餐点供应廉价午餐,比外面的餐厅更实惠也更卫生。
上海的综合为老服务机构多是近两年新建的社区设施,芷江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15年底开业,临汾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今年初才落成。比起传统的老年活动室或老年日托所,这类新型机构空间更开阔,设计更人性化,提供的服务顾名思义也是综合性、全门类的。
生活便利、文娱休闲、餐饮等服务不只老年人喜欢,其他年龄段的社区人群也有需要。临汾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亲子元素,因为社区存在大量的幼托需求,而老年人总是喜欢和年轻人待在一起。
“邻里汇”消解“互不相干”的距离感
徐汇区康健新村街道寿昌坊小区内有一栋长者照护之家,也就是这两年时新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去年底建成,以一堵围墙和小区其他居民楼隔开。“互不相干”的姿态让一些居民对养老院心存疑虑。
今年,长者照护之家改了布局,把一楼空间转换成全社区共享的“大客厅”,命名为“邻里汇”。那栋围墙被改造成透明墙体,消解了原来的距离感,同时保证了长者照护之家的环境,也能有效防止老人走失。一楼空间既引进了康复、助餐、助浴等为老服务项目,也有亲子活动、烘焙、插花等活动场地。
小朋友带来的笑闹声最让老人愉快,楼内布置着一处“老少乐”空间,把老人的沙发躺椅,幼儿的爬行垫、玩具安排在一起。隔壁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在老师带领下到“邻里汇”参加活动,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做游戏。
沪上养老行业经常谈及发达国家的前沿养老经验,比如把养老院与托儿所建到一起。也许是出于对二者“化学反应”的好奇,上海不少养老服务空间都做了类似尝试。前几天,来自上海和革命老区江西吉安的29名小学生住进闵行区的养老社区———新东苑快乐家园,他们要和社区的老人们同吃同住,接受为期九天的封闭式公益夏令营营训。主办方介绍,这次夏令营对孩子们的主要训练是“对长者的陪伴,与长者的分享和互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龙江开启跨国旅居养老新模式
下一篇:建言健康养老 托起温馨“夕阳红”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