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长江告急,安徽告急。
7月9日凌晨,1100余名群众从江心洲、沿江危险地带紧急撤离,转移至县城内17个安置点。在安徽省枞阳县城关小学安置点,200余位转移过来的村民过上了“集体生活”。
窗外风雨交加,81岁的胡明瑚却端坐床边,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阅读,神情专注。学生课桌被拿来当作床头柜,上面摆放着几件简单的日用品、一沓书和一瓶滴眼液,最醒目的是被精心包裹着的一摞书。洪水将至,对胡明瑚而言,哪里有书,哪里就是一片栖息地。
“比起苏轼,我的波折算不了什么”
枞阳县紧靠长江,胡明瑚和老伴住在铁铜乡庆丰村,那是一片江心洲,到县城的新华书店需要一番“跋山涉水”。
先骑半小时自行车到码头,再乘轮渡,再骑半小时自行车到书店。进趟城不容易,胡明瑚每次都“尽量在书店多待一会儿。”但又不敢多转悠,担心囊中羞涩不能将所爱尽数带回,只能“挑选一本自己最需要的书”。为了买书打折,他还办理了新华书店的会员卡。
在安置点,胡明瑚老人安静地读书
胡明瑚和老伴是低?;?,儿子由于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每人每月仅有300余元的低保收入,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从牙缝中省出来的?!?/p>
胡明瑚上过初中,做过代课老师。枞阳是文化之乡,“穷不丢书”是他作为枞阳人的信仰。读书,也让他得以从生活的困苦中短暂“抽身”,获得苦中作乐的勇气。
见到胡明瑚时,他正在阅读《苏轼故事》。“苏轼一生波折,屡遭贬谪,他尚能‘何妨吟啸且徐行’。比起苏轼,我的波折算不了什么?!?/p>
生活窘迫,“但读书给了我太多精神慰藉”,胡明瑚说。很多时候,是读书带给他穿越阴霾的力量,让他更加平和、乐观与豁达。
“闲来咀字苦,忙去啃泥香”
在枞阳当地方言中,种田也叫“啃地头”?!跋欣淳鬃挚?,忙去啃泥香”,胡明瑚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形容自己的“亦农亦读”生活。
胡明瑚是个“书痴”,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只爱看书。平日里,他最喜欢下雨天,下雨天就不必再“伺候”自己的几亩玉米地,可以安静读书。在安置点的这些天,他得以集中时间看书,十多天的时间,他已经看了三四本书,“只是有时候眼睛受不了?!?/p>
胡明瑚老人对苏轼情有独钟
面容清癯的胡明瑚年轻时也有个“武侠梦”,《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陪伴他度过了清冷的日子,编织起一个又一个热烈的梦。
后来,他开始广泛涉猎文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家中的100余本藏书,和读过的两三百本书籍,都是胡明瑚的“心头好”?!把≡褡钕舶囊槐臼椤苯兴噶四?。
“一时间我选不出来,但是我读过最多遍的书是《人间词话》?!焙骱魉?。
读书,为逼仄的生活辟了一方宽广的天地。过去,送别挚友从戎时,他写道“几条田埂留吾迹,万里关山赐客缘”。这是一位“农民读书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读书,也让胡明瑚相信“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书补”。即便已至耄耋之年,依然心中向阳,眼里有光。
“胡老的书,我们包了”
得知胡明瑚在安置点依然不忘读书后,铜陵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行动起来。
除了为胡明瑚提供了1000元一次性购书基金外,公司还特别订制了一张会员卡,胡明瑚今后可凭卡购书,每年20本(总价不超过1200元)以内全部免费。
“当胡老不便出门时,只需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送书上门??悸堑胶匣加醒奂?,我们还给胡老送来了护眼台灯和老花镜?!蓖晷禄榈暧邢薰咀芫砺蕉鞴硎荆中刈⒑骱鞯纳钋榭?,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铜陵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给胡明瑚老人送来了购书基金和会员优惠卡
“这样会不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胡明瑚有些为难。
“回馈读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读书,我们希望像您一样的人越来越多,全社会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全民阅读时代才能早日到来。”陆恩国说。
在此之前,铜陵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发出《给一位特殊读者的承诺书》,承诺书最后一行如是写道,“希望更多人向胡明瑚老人学习,不管人生际遇如何,不废阅读,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p>
胡明瑚老人手边有一本《医学通识讲义》,在第359页,他画线标注“缓和医疗的概念和原则,体现了医学的温情?!?/p>
“我们需要了解生命。”他告诉记者,平和且有力量。临别握手,尽管形容消瘦,他的双手依然遒劲,走路仿佛带风。
光明日报记者在安置点采访胡明瑚老人
离开枞阳时,天空短暂放晴,路边河道依然涨满了水。洪水围城的焦虑,在与胡明瑚老人的交谈中被驱散了一些。我们必须承认精神的力量,尤其是这样的时刻。
愿长堤无恙。
(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下一篇:为银龄幸福感树起高标杆
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养老机构拓展短托服务业务,一方面解决了家有老人的一些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让不少老人有机会走进养老院,打破固化认知。
2025-03-14 17:03:35
北京将推进多层次医养协议合作。推动新版《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文本(参考)》,加强服务供需对接,提高协议合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做到“应签尽签”。
2025-03-10 10:03:54
“90后”藏族姑娘格西王姆是阿坝州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院长,她18岁进入养老服务业,从护理员干起,16年来一直忙碌在养老服务一线。作为来自养老护理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格西王姆怎样履职尽责?有什么不一样的感人故事?
2025-03-10 10:03:53
据古荡街道古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1299位,其中,孤寡、独居、特殊老人236位,当前社区的志愿服务力量,远不能满足照料服务老人的需求。“有了‘小西’的加入,借助科技力量,将能很好地解决我们的痛点,让老人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p>
2025-02-26 16:02:11
最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瘾老人”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有的沉迷“赚金币”,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2025-02-26 16:02:10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