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附近过夜电话联系_全国品茶修车资源交流入口_初中女生卖身赚钱_全国同城空降快餐群

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通宵“赚金币”、沉迷“直播间养生”……老人缘何“困”在手机里?

2025-02-26 16:16:10   来源: 新华社 浏览:18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夏柱智等建议,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更多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年人维系、拓展社会关系,促进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满足其情感、社交等基本需求。此外,还应大力倡导家庭观念,鼓励子女尽可能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提高他们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最近,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瘾老人”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有的沉迷“赚金币”,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在良莠不齐的电子信息“围猎”下,老年人“触网”背后既有精彩也有陷阱。

“网瘾老人”成家人“心病”

今年春节,不少回家过年的人发现,家里的老人使用手机甚至比年轻人还“上头”。第三方平台QuestMobile统计数据显示,老年群体月人均使用网络时长达129小时,其中短视频以35.1%的占比高居使用时长榜首。

——有些老人沉迷于做任务、“赚金币”。

这几年,四川的李奶奶迷上了“赚金币”?!翱匆桓霭敕种拥墓愀婊竦?0个金币,集满1万个金币兑换1元现金。一天刷个不停,赚不到2块钱,奶奶还乐此不疲。而且在平台算法规则下,随着使用时间变长,收益会不断减少?!崩钅棠痰乃锱?。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让老人沉迷的赚钱类APP背后都有着精心设计的繁琐程序,完成任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现金提现更是关卡重重。

——有些老人陷入微短剧的“微陷阱”。

不久前,云云意外发现60多岁的母亲迷上了“豪门”“闪婚”“保姆”类微短剧。更离谱的是,母亲一个月的微信支付账单竟高达1万多元,仔细查看付款记录才发现,这些花销由多笔数十元的小订单组成,收款方多为“XX剧场”“XX短剧”,几乎都是自动扣费。

“这些微短剧平台付费陷阱很多,刚开始几分钱就能解锁新的一集,但付费页面隐蔽地勾选了默认自动续费等选项,老年人不知不觉中就开启了自动扣费功能?!痹圃扑怠?/p>

——有些老人非理性网购成瘾。

山东的刘奶奶最近养成了“蹲守”直播间买保健品的习惯。一些主播编造“兄弟反目”“夫妻分离”“千里寻人”等故事,常使用“现在只有最后一批货,爸爸妈妈们快点帮帮我”等话术催促下单。刘奶奶坚信这些内容是真的,认为自己购物就是在做好事。

此外,还有专门套路老年人的“直播养生局”:先以养生科普短视频引流,吸引老年人跳转微信加群;而后,群里“老师”通过开展公益直播课、设置有奖问答等,不断强化其对产品的认知;半个月后,群里开始推销产品,还有“托儿”配合演戏,诱导老年人跟风购买。

不少群众反映,一些直播间以虚假宣传等手段恶意诱导老年人下单,涉及金额动辄成千上万元。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直播+老年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近千条。

既伤身又“伤心”

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很容易被识破的套路,为何总能轻松“拿捏”老年人?

“种种网络沉迷行为,暴露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万青说,随着空巢家庭增多,互联网成为老年人重建情感和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和直播间里的一声声“家人们”“爸爸妈妈”,填补了他们现实社交的匮乏。

记者发现,在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等领域,一些营销手段和骗局也开始“适老化”,加上算法机制精准捕获,让辨别能力不足的老年人容易形成行为依赖。

“一是夸大信息,二是提供便利,三是情感慰藉,招招都对老年人特别‘致命’?!鼻寤笱Ч补芾硌г焊苯淌诩治鹘蛩?,老年群体信息验证渠道相对单一,更容易相信网络上各类违规营销内容,且相较于实物价值更看重情感价值。

老年人长时间沉迷网络,除易造成经济损失外,还容易引发或加重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病等健康问题。

2020年至今,小莫的爸爸已经花了10多万元买保健品。小莫说,他爸爸坚信吃保健品能长寿,不去医院看病,不好好吃饭,结果摔了一跤后粉碎性骨折,检查发现还患有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脂、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

“熬夜上网会扰乱生物钟,导致失眠、多梦等问题,还会引起眼睛干涩、疲劳,甚至加速眼部疾病的发展。”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蒲唯丹说,过度依赖网络,脱离现实生活,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生活适应困难、社交能力退化,甚至引发抑郁和焦虑情绪。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诚认为,短视频平台正成为老年人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使其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从而降低对事物的判断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年人上网成瘾后,子女常常抱怨“管不住”“说了不听”,激发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

助力银发族摆脱网瘾

置身于数字化社会,老年人融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如何扫清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过程中的陷阱?如何将网络工具转化为老年生活的赋能手段?

早在2021年,工信部就曾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明确指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

魏万青等建议,面对层出不穷的诱导式网络消费、网络诈骗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对恶意诱骗行为进行坚决打击,着力解决重点人群触网的安全隐患。同时,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常态化向老年群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对典型不法行为进行曝光,筑牢老年人科学上网“防护网”。

“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平台负有重要责任?!绷醭系缺硎荆教ㄓΧ悦嫦蚶夏耆禾宓慕】道嘈畔⒓忧可蠛?,持续优化算法设定,不过度向老年人推送同一类型内容。同时,还可对65岁以上用户增设“弹窗提醒”“防沉迷提示”等功能,在大额付款、连续上网超过一定时长等情形下,提醒老人规避风险。

受访专家认为,不少老人退休后面临社交“断裂”,很容易因无所适从而沉迷网络世界。助力老年群体摆脱网瘾,需要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增加社区服务供给,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们给予更多关心,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夏柱智等建议,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更多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年人维系、拓展社会关系,促进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满足其情感、社交等基本需求。此外,还应大力倡导家庭观念,鼓励子女尽可能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提高他们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b6rjr.jgbsw.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国国际养老福祉及护理用品博览会融合上海年度优秀展览会称号
中国国际养老福祉及护理用品博览会融合上海年度优秀展览会称号

本届CMEF、CRS、CECN、LifeCare等系列展,将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

新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成人对自身听力健康重视不足
新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成人对自身听力健康重视不足

新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成人对自身听力健康重视不足

AI、机器人、语音助手:中国银发族的养老“新朋友”
AI、机器人、语音助手:中国银发族的养老“新朋友”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AI养老未来应与传统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模式深度融合,同时融入人文精神,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陕西出台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陕西出台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3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老年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民政厅联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十项措施丰富老年文化繁荣养老产业。

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银发经济”方案如何为世界提供借鉴?
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银发经济”方案如何为世界提供借鉴?

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利用科技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人工智能与养老的真正结合,这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以标准化建设助力养老产业升级
以标准化建设助力养老产业升级

唯有将标准化建设深度融入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社会参与的全局,才能让亿万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毕竟,老龄社会的终极考验,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让生命优雅地老去”,而标准化正是通往这一愿景的基石。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677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240106号

Copyright © 2016-2024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